中国2000万心智障碍者真实就业率仅2% 能否打开职场大门?

文章来源【财新网】(记者 黄蕙昭)

西方国家部分地区心智障碍者就业率达30%,中国却有顾客拒绝在雇佣唐氏症患者的超市购物;残障者就业辅导员队伍缺失,职前教育培训缺乏。

长期以来,因心智障碍群体在沟通、学习和社会互动上面临障碍,隐形歧视广泛存在。图为一名心智障碍者在咖啡馆店内制作糕点。图/人民视觉

 

数量庞大的心智障碍者隐形于社会:心智障碍者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2000万人,仅北京就有约20万人。而相较于德国心智障碍者约30%的就业率,国内真实就业率仅约2%。如何让上千万心智障碍者拥有走入社会的渠道?

 

3月末中国好公益平台与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疫情下心智障碍者就业服务:现状、挑战与未来研讨会上,公益界、学界、企业界多位参与者呼吁,应建立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体系,给他们和全社会打开天花板

 

心智障碍者主要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障碍、唐氏综合症,以及脑瘫癫痫等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的人群,属于较为多元的障碍人群。晓更基金会理事长、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融爱融乐总干事李红引述相关数据称,中国的心智障碍者人口约在1200万到2000万。

 

长期以来,因心智障碍群体在沟通、学习和社会互动上面临障碍,隐形歧视广泛存在。融易咨询创始人周海滨提及,一项针对164家企业的访谈发现,66%的企业担忧雇佣残障者的健康和风险,不少企业因客户的顾虑不敢雇佣心智障碍者。上海一个超市聘了一位唐氏综合症的人做前台,就有顾客说你们公司为什么雇一个残疾人在这里,我不来你们这买东西了。那家店后来就辞退了唐氏综合症的雇员。

 

心智障碍者可以就业吗?李红和同事2015年前往德国某地考察时便发现,当地心智障碍者就业率超过了30%,他们所能胜任的工作包括餐饮、洗车、超市零售、烘焙助理等。在完善的支持性就业体系下,心智障碍者、尤其是轻度心智障碍者,同样有机会找到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

 

而在中国,尽管国家政策积极鼓励企业雇佣残障者,但残疾证就业就业仍占大头——即,企业为免除高额的残保金雇佣残障者,但不让残障者到岗上班。泛滥的假就业变相压缩了心智障碍者进入社会的可能。李红提及,根据部分地区社会组织调研,如广州市真实就业的心智障碍人群就业率只有超过2%一点点

 

问题出在哪里?

 

就业辅导员稀少

 

要支持心智障碍者就业,一支成熟的就业辅导员队伍必不可少。所谓就业辅导员,主要负责评估心智障碍就业对象,帮助企业找到每个岗位的适合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心智障碍者上岗后,就业辅导员应提供持续的在岗支持,直到心智障碍者稳定就业后才会退出。

 

持续性支持可以长达数年——融爱融乐所支持的28岁心智障碍者魏来现在在咖啡厅工作,上岗前,她接受了融爱融乐长达一年的岗前培训,包括如何走入社会、如何适应工作岗位、如何与同事相处等;上岗后,辅导员同样需要跟踪、回访,与企业协商调整支持方式,如此长期的支持下,魏来已在该咖啡厅工作六年。

 

多位与会者强调,以就业辅导员为中心的支持性体系对心智障碍者稳定就业意义重大。日本访谈了3300位用支持性就业的心智障碍者,受雇以后成功率是87.6%,马来西亚是87%。我们看到,如果没有就业辅导员,基本上前三个月90%的心智障碍者都会掉岗。周海滨说。

 

德国模式为例,德国首先强调在教育层面上对心智障碍者进行分层化的支持,并给予企业一定补贴,让企业开放实习机会给心智障碍者。在三年之内,一名心智障碍者通常可以获得不少于五次上岗机会,通过不同企业实习,确定这份工作是喜欢和适合;上岗后,就业辅导员会提供每周三小时走访或电话定期辅导。

 

我们同事去考察,一个地区大概有300名就业辅导员的团队,基本上解决了这个地区心智障碍者的融合就业,能够实现就业率超过30%李红说。

 

2020年,人社部发布16个新职业,调整变更11个职业,其中便包括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工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佳亦提出,应将就业辅导员的服务正式纳入整体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支持体系。

 

不过,目前为止,就业辅导员队伍在国内尚无成熟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没有相应的政府资源或其他资源投入以保障这个队伍发展成长。

 

残联及社会组织培训(就业辅导员)超过千人,但是真正开展融合就业服务的屈指可数,因为缺失职业发展通道。李红告诉财新记者,就业辅导员大多进入社会服务组织,但因政府采购投入不足,服务规模难以状态。她所在的融爱融乐注册至今已有8年,累计支持70多人上岗,现仅有5名专业的就业辅导员,这件事情非常难做

 

中职教育缺位

 

从长期看,除支持性就业体系缺失外,心智障碍者接受的教育品质同样堪忧。

 

15-19岁定位为接受中职教育的年龄段,(心智障碍人士)人群推算出来大概50万多一点,而根据国家教育公报,能在高中阶段就读的心智障碍人士,大概不到3000人。李红说。

 

当前,除了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之外,大多数城市都没有针对心智障碍者的中职教育。在控辍保学政策推动下,心智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得到了保障,基本实现了入学零拒绝,但在义务教育之后的职业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跟进。

 

目前,仅北京、广州部分特殊学校获得了中职教育的资质,这些学校原来是聋校、包括现在的盲校,因为招不上生,所以把之前的职业教育面向智力障碍者去招生,包括自闭症。李红表示,尽管目前融合教育开展情况越来越好,但对心智障碍者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训仍然不足。他们可以做很漂亮的菜,蒸很漂亮的馒头,做很好的绣花蛋糕,但是没有支持性就业就很难适应环境。

 

201912月,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与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曾共同发起星职教——心智障碍青少年全日制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心智障碍青少年进行职前教育培训。据财新记者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个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面向心智障碍青少年的培训班,师资组建和人才培养仍在起步阶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许家成则透露,成都、深圳等地部分特教学校已有意尝试向高中阶段发展,这是一个趋势,这几年各地政策不一样

 

参阅英文:China Should Do More to Help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Find Work, Charities Say

 

责任编辑:任波(ZN004) | 版面编辑:张翔宇

文章详情

其他资讯

创建时间:2021-05-08 11:22